k1体育
华体会hth登录入口到中国体验“不同寻常”的改变

  一次探访东方国度的好奇之旅,让许多人的人生就此改变,因为他们来到中国,与这个魅力十足的国度结下不解之缘。”陆杰森说:“我现在努力让我的学生们体会到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魅力,帮助他们爱上中文。

  一次探访东方国度的好奇之旅,让许多人的人生就此改变,因为他们来到中国,与这个魅力十足的国度结下不解之缘。

  浓浓的中国情结,让不少有赴华留学经历的外国人回国后自愿成为双边文化交流的使者,一砖一瓦地搭建着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华体会hth登录入口

  很多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的兴趣都源自一种好奇,两年前红遍网络的美国“薯条哥”就是如此。他的中文名叫陆杰森,2012年毕业后在南京学了一年中文,华体会hth登录入口那段时间在国内互联网上一张美国小伙陪乞讨老奶奶吃薯条的照片被疯狂转载,让陆杰森成为红遍中国的“洋学生”。

  谈到为什么会到中国学习时,陆杰森告诉新华社记者:“我和很多去过中国的人聊天有一个感受,那就是他们在中国学习和体验到了很多东西,并且他们自身也发生了明显改变,这一点在去其他国家朋友的身上并不典型。”为了体验“不同寻常”的改变,“薯条哥”选择来到中国,并在互联网上得到了意外收获。

  给自己取名“金江”的澳大利亚人劳里·皮尔斯因一次毕业旅行与中国结缘。可能是哥哥在山东教英文的原因,金江2002年高中毕业后放弃去欧洲旅游,决定到山东淄博走一走。当时他连一句中文都不会说,带着一本汉语学习手册就踏上这片陌生土地。第一次到北京旅游、看到广场时,他说他感受到“神圣”。北京的大气和文化氛围深深吸引了金江,他与北京的缘分也从那一刻悄然开始。

  如今,金江已担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中国战略发展部主任。两次赴华留学经历让他成了不折不扣的“中国通”。金江喜欢看《雍正王朝》,喜欢听邓丽君的歌,喜欢品茶,喜欢读诗词。用他的未婚妻、一个典型北京大妞的话说:“我一直没把金江当外国人看,他比我还要了解中国。”

  不少外国留学生来华后的一大收获是中餐。俄罗斯姑娘阿纳斯塔西娅·特罗申娜自称中餐的“重度爱好者”,爱吃鱼香茄华体会hth登录入口子、糖醋里脊、甚至臭豆腐。她说,中国菜是自己有生以来的最重大发现之一,“我很乐意一辈子都吃中国菜”;来自英国伦敦的里昂·芬斯特到中国后不久,坚持多年的素食习惯“毁于一旦”,因为“实在太美味了,无法抵挡”。在重庆生活时,大大小小的火锅店、街边的麻辣烫,都是芬斯特的最爱。

  与前面几人相比,美国小伙尼尔跟中国的缘分更为传奇。他2000年大学毕业后,参加学校短期交流项目后没回美国,而是争取了一个在中国实习的机会——到河北大学教英文。

  尼尔至今仍怀念他在保定一年多的生活。在那里,他结识了现在的妻子李檀。摇滚乐让两个年轻人成为好友,中国的摇滚巨星崔健还无意中给他当了一回月下老人。

  说起当时的情形,尼尔依然忍俊不禁:“那一次我们两个人去一个摇滚乐酒吧看崔健的演唱会,李檀被现场选中上台表演,看到台上的她,我觉得自己一下子就坠入了爱河,我想,能被崔健挑中的女孩一定错不了,哈哈……”

  实习结束后,尼尔曾暂别心爱的姑娘回到美国。仅仅两年,他就决定返回中国。几经周折,两个年轻人2006年终于喜结连理,因摇滚而生的爱情由此生出一段美满姻缘。

  现在,尼尔与李檀和父母一起在芝加哥定居。尼尔返回美国的那一年正值金融危机爆发,但凭借在中国的学习和工作背景,他不费吹灰之力就锁定了在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商务管理咨询经理一职。

  同样因结缘中国而在事业上取得突破的还有韩国姑娘崔珍皎。珍皎和妹妹珍弘自小随父母在中国长大,直至念完高中才回到韩国。姐妹俩不仅能说一口流利汉语,琴棋书画更是样样精通。

  见到记者时,毕业于首尔大学食品营养系的珍皎刚被韩国三星公司录取,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因为进入三星这样的大企业工作几乎是所有韩国大学生的梦想。

  用珍皎的话说,经历三星严苛的招聘考试时,她“比高考还紧张”。“流利的汉语和在中国的求学经历是我应聘时的最大优势。”当被问到具体项目如何在中国市场推广时,珍皎以在中国的实际经历因地制宜地给出策划案,让面试官很吃惊也很满意。

  事实上,随着中韩经贸等各领域交往日益密切,出于开拓市场需求,华体会hth登录入口越来越多韩国公司把汉语能力纳入考核应聘者能力的范畴内,对会汉语和有求学中国经历的应聘者表现出浓厚兴趣。

  “当年把我们姐妹俩带到中国是爸爸妈妈最明智的举动了,就像为我们安上了一对梦想的翅膀,”珍皎说,“这让我们收获比一般人更多的东西:见识、朋友、机会……”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或多或少浸染了学习中国文化的外国学子们,似乎也在用自身行动践行着这一中国先贤的理念。回到各自国家后,他们与中国的情缘依然在延续。

  金江经常穿梭于南北半球。最近一次出差,他20天内在中国跑了12座城市。即便再累,他也觉得值得、有意义。金江说,促进中澳友好将是他一生的事业。

  在美国,“薯条哥”陆杰森如今是家乡千橡市一名高中老师,讲授中国语言文化和数学两门课程。课堂上,陆杰森经常与学生们分享在中国的所见所闻。

  “中国春节时,我给学生们放过一个讲中国人千里迢迢回家过春节的视频,他们看得非常入神。我们一起讨论了片中的每一个细节。之后他们便理解了春节阖家团圆对中国人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中国人牢固的亲情纽带,”陆杰森说,“这就是所谓的‘让文化自己说话’。”

  陆杰森说:“我现在努力让我的学生们体会到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魅力,帮助他们爱上中文。”

  在英国,因为中餐把饮食习惯都改了的伦敦人芬斯特明年将再次赴华深造。大学毕业后在中国待过三年的芬斯特留着稍显随意的络腮胡,但一谈起他的专业建筑设计,小伙十分认真:“中国的古建筑中充满智慧,给了我很多启发。”

  在中国的三年里,芬斯特一有时间就到各地游览,欣赏最具东方特色的建筑,并潜心学习其中蕴藏的中国文化。他说,在中国看到的建筑激发了他将东西方建筑艺术相融合的想法,这就是他未来要走的路。

  “中国城市的现代建筑越来越多,人们总觉得中国在向西方现代建筑学习,但我认为这是个相互学习、相互融合的过程,”芬斯特说,西方建筑也有许多可向中国学习的地方,二者可相互借鉴、相互影响。

  谈及未来,芬斯特“雄心勃勃”:他打算完成学业后自己开家建筑设计公司,不只为中国和英国设计独具特色的建筑,也为两国民间交流搭建起一座桥梁。

  中国教育部数据显示,2013年共有来自20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6万名外国留学生在全国各地746所教育教学机构中学习。这其中,不知能有多少外国留学生会从中国带走足以改变命运的收获,并从此投身到促进中外友好的毕生事业中。我们也期待着未来能有更多外国学子来到中国、了解中国,并致力于帮助更多人认识真正的中国。(执笔记者:海洋;参与记者:张超群、赵小娜、刘石磊、张青、曹妍、邵莉、狄马克)